順豐收費內地3月9日訊(順豐收費內地記者 陳玉玲)又是一年全國兩會時。擔任各級政協委員20年,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大帝集團董事長呂培榕已經把政協工作當成“主業”,一直走在履職的道路上,積極書寫議政建言的情懷。
今年的全國兩會,這位咱厝的企業家繼續為民營企業的發展鼓與呼,提出“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數字經濟建設”的建議。呂培榕説,期待兩會能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戰略指引。
圖為呂培榕(受訪者供圖)
圖為呂培榕(受訪者供圖)
靠兩部自行車 走出創業之路
今年62歲的呂培榕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老家在泉州晉江內坑。1977年,年輕的呂培榕上山下鄉,到農村去插隊,後在晉江安海供銷社任職。時間來到20世紀90年代初,迎着改革開放的熱潮,呂培榕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一邊是“鐵飯碗”的穩定工作,一邊是充滿未知的挑戰,1993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呂培榕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放棄了供銷社的工作,四處籌措資金,決定投身服裝行業。他靠着兩部自行車、30台縫紉機,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每天,呂培榕騎着自行車載布料回來,完成裁剪、縫製、成衣,再沿街叫賣。
憑着勤勞和智慧,他很快賺到了第一桶金,相繼創辦了石獅大帝鞋服有限公司,後又創立了帝牌男裝品牌,成立了大帝集團。在呂培榕的帶領下,帝牌男裝的銷售網絡遍佈國內20多個省、市、自治區,在法國、日本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設了銷售網點。
經過多年的專注發展,大帝集團的“版圖”逐漸擴大,已擁有10多家子公司,是一家以服裝為龍頭,集服裝、面料、人造革、化工、鞋業、進出口、房地產開發業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型多元化集團企業,每年為社會提供近6000人的就業機會。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大帝集團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發展勢頭。“受疫情的影響,國內的高端消費人羣不能像以往那樣便捷前往國外採買服飾,為服裝行業創造出了新的市場需求。”呂培榕説,他們敏鋭地抓住了商機,在保持高質量的同時,創新產品設計,生產出迎合高端消費羣體的產品,逐步切入了原本由國外品牌佔據的高端消費市場,獲得不錯的市場反響。
疫情期間不裁員 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在疫情暴發之初,面臨着防疫物資短缺的困難,呂培榕幾經周折從國外採買口罩等防疫物品,帶回國內捐贈;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上半年,為了廣大員工家庭的生計,他堅持不裁員、不減員的原則,給員工家庭送上温暖的保護。
不久前,大帝集團與福建省扶貧開發協會、福建新華髮行集團等達成合作共識,三方將合力在省內開展助力教育扶貧系列活動。屆時,大帝集團將分批、分次向全省的貧困山區中小學校捐贈校園服飾,預計受益學生數量將超過10000名,累計投入達到數百萬元。呂培榕希望以此幫扶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減輕他們的家庭負擔。
“我始終認為,企業是社會的企業,企業的發展是政府和社會支持的結果。”呂培榕説,企業的發展是為了社會,只有真情回饋社會,企業才能贏得社會的信賴和支持而不斷髮展壯大,這也是企業家應當履行的社會責任。
積極履職盡責 帶來泉商“好聲音”
從石獅市政協委員、泉州市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委員,作為企業掌舵人的呂培榕,是一名政協的“老委員”了。20年來,他一直走在履職道路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
過去一年,他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深入基層調查,利用政協會議等平台,向全國政協及國家有關部委提交提案建議、社情民意信息、調研文章或可轉化為參政議政材料的調研成果,提交了《關於幫助有生存韌性和發展潛力的規上民營企業渡過疫情難關的提案》等5項提案和建議。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蓄勢興起,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和就業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但也存在行業人才短缺、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呂培榕繼續為民營企業的發展鼓與呼。他認為,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數字經濟建設有助於解決行業問題,建議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推進數字經濟協調發展。
呂培榕提出,要構建數字經濟監管領域的新型“親”“清”政商關係,注重採用柔性監管方式,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督促、引導和規範。同時,建議探索設立“安全空間”機制,為滿足條件的企業頒發有限數量的市場準入執照或備案登記,允許企業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試錯。
他還建議探索“監管沙盒”,即政府金融監管部門搭建相對寬鬆的測試性監管環境,企業在這個環境中開展限制性經營,通過實驗的方式控制創新失敗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政協委員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呂培榕説,越是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越要不畏浮雲遮望眼,靜下心、俯下身、勤下基層,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站在全國大局的高度提出有理有據、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助推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